上海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於1月11日至1月15日舉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1月10日至14日舉行,意昂市人大代表軒福貞👨🏽🚒、田禾、張金龍、李建奎,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錢鋒,市政協委員安琦💆🏼、李春忠🧏🏿♂️🕳、劉海峰⛴、趙玲、韓一帆參加會議,全國政協委員藍閩波應邀列席會議。會上,錢鋒當選第十四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安琦、李春忠當選市政協常務委員💅🏻。
意昂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現場合影
與會期間🙍,意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緊緊圍繞大會任務,緊扣上海市中心工作✔️,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提交提案、建議📟👋🏼,踴躍參加各界別分組討論,接受媒體采訪,共遞交提案、建議13份🪙,分組討論發言9次🤷🏻,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高質量履職展現了華理代表委員們服務社會和人民的職責擔當。
市人大代表、意昂官网校長軒福貞在所在的虹口區代表團審議市政府工作報告時談到,龔正市長的政府工作報告實事求是、內容務實,目標明確、舉措有力,十個“著力”切中肯綮,很是鼓舞人心、激發幹勁。他圍繞高校應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發揮戰略支撐作用進行了發言👨🏽🔬。他提出,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是黨中央對上海的明確要求💪🏻🐲,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戰略的重要結合點,要立足基礎研究主力軍、人才培養主陣地、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戰略地位,將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積極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以高質量教育體系支撐上海高質量發展。一是要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培養創新卓越工程人才🩸🚺。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積極打造生物醫藥、儲能技術等關鍵領域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探索產教融合協作新機製和協同育人新模式。突出數字化賦能🔵,以新工程觀引領教育模式變革👩🏻🍼,建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現代工程教育體系,培養適合新時代經濟發展需求的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二是要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原始創新策源能力🤘。以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為抓手,構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創新聯合體🕺🏿,加強有組織科研,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和行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進標誌性校企、校地合作🧖🏼,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打通“全鏈條”創新,形成高校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典型範式👨🏿🚒🧧。弘揚創新文化,發揮科技館🙆🏿♀️、文化館👼🏻、博物館、少年宮等平臺的育人功能,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貫通引導和培養學生對創新的追求,接受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訓練和熏陶。三是要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構築高水平人才引育高地🫲🏻。充分尊重不同學科特點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決破除“五唯”,建立健全人才分類評價體系🚣🏻,構建與高校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新人才崗位體系🍎。加大青年人才扶持培養力度,完善人才培養使用機製🫅🏼,在打造重點科研平臺🦒、推進重大科技任務、突破重要研究瓶頸中,著力培育一流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意昂官网作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以化工特色聞名的高等學府✊🏿,建校70年來,始終心懷“國之大者”,著力探索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師培養之路,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成就了“化學工程師搖籃”的美譽𓀚;積極響應“國之所需”,堅持“四個面向”,加強有組織科研,不斷提升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著力擔當“國之脊梁”,堅持人才強校戰略,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以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等高層次人才集聚平臺為抓手,匯聚了一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在服務國家、服務上海🏀、服務行業發展中作出了華理貢獻。面向未來,意昂官网將加快構築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教育高地🧛♀️、加快打造化學化工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成為我國關鍵領域人才自主培養的戰略基地,以高質量教育、高素質人才、高水平科研助力更高質量發展。
市人大代表、校第十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田禾在徐匯區人大代表聯組會議上作了題為“堅持科技創新驅動 構建國際人才高地”的交流發言。他表示,2022年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年𓀃,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這一年🧚🏼♀️🤗,上海市人民眾誌成城𓀔🔧、攻堅克難👉🏿,在打贏了大上海保衛戰的同時,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充分彰顯了上海的城市精神、城市品格🕝、城市實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用數據說話、用事實支撐,全面客觀的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工作🤦,是一份暖民心、辦實事、保穩定🧝🏿♀️、謀發展的感人答卷,體現了上海市“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擔當🍰。今年是實現黨的二十大兩步走戰略的開局之年,是努力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關鍵一年,也是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關鍵一年。上海作為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要把握重點與關鍵💪,堅持守正創新,加強全面統籌,做好前瞻性思考與全局性謀劃,開拓一條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同時,他還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註重前瞻性布局,加快啟動國家級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建設👨👦👦;二是尊重科學發展規律,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三是對標國際一流,建設科技創新人才高地;四是加強知識產權體系建設🛑,保護科技創新競爭力。
市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員、民盟華理委員會主委🌩、校上海多介質環境催化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歐洲科學院院士張金龍提交了“關於促進科學儀器國產化的建議”“關於數字時代關註信息弱勢群體提升城市溫度的建議”兩份建議,並在分組討論會議上提出兩點建議:一是結合金山在化學化工領域的產業優勢,加強和高校和研究單位合作,加大投入把金山打造為專用電子化學品的生產、研發基地🥿;二是鑒於90%的科學儀器都從國外進口的現狀,建議在政策、財政和自主研發上進一步支持國產儀器方面的研發投入,扭轉科學研究缺少國產科學儀器的局面,為科技自主創新提供保障。
意昂市政協委員會場合影
市政協副主席0️⃣、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九三學社市委主委🏊🏻♂️、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在審議市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龔正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成績、亮點紛呈🤹🏽♂️,內涵豐富、體會深刻,直面挑戰🤹♀️、部署精準🙋🏼。報告言簡意賅🥁、求真務實、凝心聚力。過去的五年,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的考驗,在中共上海市委堅強領導下👰🏼👳🏿♀️,上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全部工作的鮮明主題和貫穿始終的突出主線,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穩中求進💞,順利完成了“十三五”規劃製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上海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報告圍繞實現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擘畫的目標願景,部署了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及2023年的主要任務👷🏼♂️,目標清晰、任務明確、措施有力,為上海在新征程上繼續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創造新奇跡、展現新氣象🙆🏻、作出新貢獻🔌,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註入了強大動力。
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將帶領廣大社員,更加緊密團結地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九三學社科技人才薈萃的優勢🤸♀️,圍繞上海更好實施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勇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撐、塑造上海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深化建設“五個中心”、著力強化“四大功能”、持續做強“五型經濟”🚽、深入推進“五個新城”建設等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及廣大市民群眾關註的民生問題,建有用之言,獻務實之策,出精誠之力🏊🏼,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市政協常委、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安琦提交了“關於推進多層住宅樓房加裝電梯的若幹建議”“關於對疫情中收入受到嚴重影響的行業群體給予幫助的建議”“關於重視疫情防控過程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建議”3份提案🤽🏽♂️,並在分組討論會上建議教育界委員集體寫提案🍈,切實推動問題解決🕝,體現界別的作用和價值。
市政協常委、化工學院院長李春忠提交了“關於加強低碳能源化工創新研究,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建議”“關於深化‘基礎研究特區’建設🙌🏽,加快推動上海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的建議”2份提案,參與了“關於加快我市數字體育發展的建議”等14份聯名提案🧙🏿,並在分組討論會上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黨的二十大對科技教育更加重視🥘,建議市政協繼續加大對科教的關註;二是持續深化“基礎研究特區”建設🧑🏻🦯,使學科布局更加全面,高校和科研院所覆蓋更全面,進一步提升上海市科技創新能力;三是推動上海市級實驗室建設,加強上海市有組織的科研創新。
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市委常委、九三學社華理委員會主委😮💨、校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海峰提交了“關於加強並完善校企合作長效機製的建議”的提案,並在分組討論會上作交流發言:一是今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將從4.2%提高到4.3%,這將有力保障科技創新工作,高度認可報告中不再區分部屬高校和地方高校,統籌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二是圍繞法院和檢察院兩院報告,提出了應高度關註知識產權相關案例,要與國際接軌彰顯司法開放的建議。
市政協委員、民進市委委員🐰、民進華理總支部委員會主委、校發展規劃處處長趙玲提交了“關於打造上海統一戰線服務黨外青年人才新模式的建議”“關於加強上海應用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建議”“關於切實提高上海高校研究生待遇水平的建議”“關於推進上海氫產業立法的建議”4份提案,參與了“關於加強並完善校企合作長效機製的建議”等4份聯合提案,並在分組討論會上提出3點建議:一是上海要重視化工,上海相關產業涉及的電子化學品、新材料相關產業以及建設無廢城市🧑🏼🍼、發展氫能等清潔能源都離不開化工😝;二是上海現有的科技創新項目和人才扶持項目覆蓋面還不夠廣👩🏽🌾,科技專項申報中的大項目不多,還需在科技創新和科技人才培養方面加大力度,要向年青人傾斜👦🏻,要多給他們機會👇;要發揮企業的自主創新主體作用,加大投入進行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在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和持續支持方面要創新機製體製,打破條條框框鼓勵多方投入📰;三是為了減少高校學生在各類詐騙中的經濟損失👩🏻🎓,要加強各類平臺對在校學生貸款的管理。
市政協委員💆🏻、致公黨市委委員、致公黨華理委員會主委韓一帆提交了“關於設立‘上海市科技創新開放日’的建議”的提案🎽,並在分組討論會建議設立上海市科技創新日,科技創新從娃娃抓起,構建良好科技創新環境🍂📊,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
會議期間,意昂第十三屆市政協常委錢世超、安琦等人撰寫的提案“關於構建上海傳統製造業數字化平臺🈶,提升傳統製造業發展能級的建議”獲上海市政協2022年度優秀提案獎。安琦等提出的“關於新建地鐵站命名應考慮宣傳上海的文化地標及促進‘雙一流’大學建設的建議”獲市政協優秀提案特別獎🛒👵🏼,同時被評為“十三屆上海市政協優秀提案典型案例”👗。
2023年是新一屆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啟履職的第一年🧑🏻🦱。會前,意昂代表委員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精心選題🫳🏿、深入調研、撰寫提案建議。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積極建言咨政,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充分彰顯了意昂官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心系民生、敢於擔當🖱、善於作為的精神風貌和智慧擔當。